查看原文
其他

船思短评:为什么不建议大家描述一个人为「生理男性(女性)」?

船思 船思 2023-03-31

大家好!


在同日发表的头条推文《【重温】菌子:我不担心有人伪装成跨性别者,因为我能用沟通来消解疑惑》中,存在着这样一个情节——


受访人菌子在描述一起性侵害案件中,将加害人描述为「生理男性」,并表示这是基于「性别友善」的考量。


我非常相信菌子的出发点是好的,不过这种做法恐怕恰恰是不友善的。


从我的经验来看,加害人不太可能属于多元性别群体,而其的所作所为也应当予以严厉谴责和惩罚。


然而,菌子认为描述对方为「生理男性」属于性别友善的做法,则可能表明许多人对于性别的理解仍有片面之处,有必要展开说说。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实际上暗含了根据「生理性别」来判定一个人性别的逻辑。


换言之,虽然注明了「生理」二字,但当一个人这样说时,大家的感受依然是当事人是「男性」,而且是因为TA的生理性别是男性,所以TA是男性。


其实,我注意到许多人对于「生理性别」的理解都还是比较片面的。


就拿这件事来说,如果你没看过对方的性别鉴定报告或体检报告之类的,又怎么能确定对方是「生理男性」,而不是间性人等情形呢?


又比如,我们时常看到有些人冠冕堂皇地要求跨性别人群按照「生理性别」来使用相关设施(尤其针对跨性别女性),但实际上许多跨性别女性虽未手术,但已通过激素等方式改变性征,此时还能形容她们是「生理男性」吗?


不得不说,许多张口闭口「生理性别」的人,恐怕都没有好好去了解这个概念,甚至于可以说都不知道这些人究竟在说什么。


总之,我觉得「生理性别」这个词有可能被滥用了,甚至很多时候被一些人作为反对跨性别运动的借口,这是我们应当注意的。


回到这里的情景,考虑到当事人的社会身份是男性,而且所做的是侵害女性之事,从便利交流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可以简单地称对方为「男性」。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欢迎大家批评斧正。


这里我也再多说一句,有些朋友在接触了性别议题之后,可能会觉得单纯使用「男性」「女性」等词语会有些不严谨之类的,而希望增加一些修饰语。


这种想法固然很好,不过我们也需要准确地理解这些修饰语的含义,而不能想当然地使用,不然可能用得不对,还会伤害了少数群体的感情。


就拿「生理男/女性」这个词来说(接下来以「~女性」举,对于顺性别且非间性人的群体来说,说「女性」「生理女性」大概都不会有什么区别。


可是,假若对于一位跨性别男性,你形容他是「生理女性」,你想想他会是什么感受呢?会舒服吗?


在本文发表前,我将相关内容发在我的个人朋友圈,得到许多朋友的点赞,应该说上述观点是符合很多社群伙伴想法的。


回到这件事,群体以外的许多朋友(我暂时先这么描述了)愿意接触跨性别议题(也包括无性恋、无浪漫议题),这固然是好事。


但我认为,朋友们一方面需要更深入地理解相关议题,不要凭感觉理解;另一方面也应该反思自己的顺性别霸权(或者是有性恋、有浪漫霸权),不应秉持无所谓甚至傲慢的态度。


我也在此许下一个小小的愿望,希望可以改变中国内地的性别运动由顺性别有性恋有浪漫群体主导的现状,让跨性别、无性恋、无浪漫的社群同胞们得到全面的尊重与善待。



文|冯卓凡(船思联合创始人及执行主任)


1

END

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